
图为朱容瑢向朱枫烈士墓献花。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在台隐蔽战线斗争的事迹首次实名呈现,引发全社会关注。
日前,“东海小组”后人来到镇海,参加朱枫烈士诞辰120周年追思纪念活动。我们对朱枫烈士孙女朱容瑢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英雄的生前身后事。
“她没有离开过我们”
朱容瑢是国防科技大学思政课指导老师和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薪火”红色宣讲团团员。在她看来,奶奶朱枫一直“陪伴”着自己。
朱容瑢说,自己从记事开始就知道有这么一位特别美好的长辈,家属亲友也把奶奶当成榜样,遇到事情会设想“如果她在会怎么做”。
“小时候,同学成绩超过了我,我心里难免失落,回去跟爷爷诉说。爷爷劝慰我‘别人进步了,要为他们高兴’。爷爷还说,奶奶就是这样待人的,希望身边每一个人都好。”朱容瑢回忆道。
对旁人充满善意,对家人则满怀爱意。朱容瑢看过爷爷奶奶之间的信笺,直言他们感情甚笃:“奶奶改名为枫,一方面是她生于枫叶飘落的秋天,另一方面跟爷爷小名‘朱梅’相呼应,都是红的。”
朱枫烈士赴上饶集中营营救爱人朱晓光时,曾使用化名周爱梅,暗含夫妻情谊。 而在家中,朱枫惯用“爱梅”自称,渐渐地大家也都喊她爱梅。一些亲戚就叫朱枫“爱梅姐”“爱梅姨”。伉俪深情也始终支撑着朱枫夫妇执着地追求革命理想。
朱容瑢记得家里经常吃粽子,得用小煤炉煮上一夜才能煮好。她的爷爷每回都会小心翼翼地看着火,一熬就是一夜:“第二天爷爷就会跟我说,跟你奶奶一起吃,你奶奶最喜欢吃豆沙馅粽子。”
“虽然没见过奶奶,但她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朱容瑢认为,朱枫是一个勇敢、浪漫、自由、坚定的美好女性,带给周围人温暖和怀念。
“她心中有小家,但幸福小家庭是革命大家庭的一部分,有国才有家。这就是为什么奶奶和那么多先烈们,能够义无反顾地去到最危险的地方,愿意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原因所在。”
“用对待亲人的方式”
让妻子朱枫的骨灰回到家乡,这是朱晓光的遗愿。朱枫的后人们在多方力量帮助下,百般周折、用尽心力,总算找到了朱枫烈士的骨灰。2011年,朱枫牺牲61年后,她的骨灰回到了家乡镇海。
朱容瑢亲历了这场充满温暖的回家之旅,她记得镇海人对“镇海女儿”的炽热情感,还叫得出不少参与仪式的地方领导、工作人员的名字:“没有人把这件事当成是一项工作,而是用对待亲人的方式真挚地迎接骨灰归葬。”
朱容瑢回忆,归葬仪式的前两天,大家不停地开会讨论,推敲落实每个细节:“当时一位负责人就诚恳地提出,要按照镇海的习俗喊一声‘起灵’,还有一些跟奶奶生活过的老人也来相送,我们全家人都很感动。”
朱容瑢还向镇海中学道了一声感谢:“镇海中学把红色传承做得特别好,他们一直在坚持做(朱枫事迹的整理、宣传),不是《沉默的荣耀》播出后才关注的。”
“1992年学校修建操场时发现了一所老宅,当时还不知道是朱枫烈士的,只知道是一位英雄的故居就保留了下来,后来经考证才得知是朱枫故居。”朱容瑢表示,朱枫故居留存至今的关键一步就是镇海中学做的,得益于学校对无名英雄的保护和重视。
“镇中学子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习先辈的事迹。年轻人在人生观建立的时候特别需要这样一堂课。镇海中学还把这堂课做到了让年轻人喜欢和接受,很了不起。”朱容瑢由衷地称赞。
“英雄精神不能无名”
作为隐蔽战线的英雄,“东海小组”烈士们的事迹一度湮没于浩瀚历史之中。朱容瑢表示,国家并没有忘记烈士的功勋:“周总理、邓颖超、罗青长等领导人,一直对隐蔽战线先辈们很关心,国家有关部门对烈士后人也很关照。”
朱容瑢说,先辈无名无我,作为烈士后代更要传承接续他们的初心:“沉默的荣耀,沉默不仅仅是对烈士而言,烈士亲人、家属后代也是一样的要求,一切服从国家。(烈士的事迹)应当沉默的时候就沉默,应当讲的时候就好好地讲。”
随着祖国统一大业开启新征程、步入新阶段,正是到了致敬历史、缅怀英雄的时候。朱容瑢认为,《沉默的荣耀》这部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多的先烈为了祖国解放、祖国统一舍生取义,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大家都说‘历史不能空白、烈士不能无名’,我认为,这不是说要传颂某个英雄个体,而是说英雄的精神不能无名。一个民族必须记得他们的英雄,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根基在哪里。”
诚如朱容瑢所言,朱枫不仅仅是一位英雄,更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为了建设新中国牺牲奉献。今天的我们,能否书写他们未竟的荣耀呢?
“他们的肉体可能被敌人毁灭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里。我们后人应当继承他们的遗志,把他们为之奋斗的国家建设好,每个人都要努力尽力,去迎来祖国的完全统一。”朱容瑢郑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