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六汪镇的“共富公司”

  临近春节,正值大棚草莓成熟,记者来到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悬泉村村民崔仲学的家庭农场,大棚内温暖如春,一垄垄碧绿的枝叶上缀满了红彤彤的草莓,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无限暖意。

  早上7点半,悬泉村村民刘金彩来到大棚,熟练地摘下果实饱满的草莓并进行装盒。“俺今年60了,家里孩子都在城里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村里的‘共富公司’介绍俺到这个农场打工,100块钱一天,活儿也不累,俺很满意!”

  刘金彩所说的“共富公司”,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在2022年11月推行的一种新型农村经营模式,通过多村联建、村企合作等模式整合资金资源,突破村域限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目前新区在六汪镇试点成立了1家镇级“共富公司”、2家新村“共富公司”,其中刘金彩所在的悬泉村,是两个试点新村之一,她所工作的草莓园,正是由“共富公司”和家庭农场共同打造的特色种植园区。

  “我们悬泉村的‘共富公司’,由7个网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主营饮用水生产销售、农产品加工销售、劳务输出、建设工程等,承接到项目后,就会在各网格村招募雇佣闲置的劳动力,这样不仅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村民们也不用担心没活干了。”悬泉村党委书记、青岛七彩泉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定定说。

  悬泉村“共富公司”成立两个月来,通过政府搭台,已承接了近50万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项目、30余万元的农村厕所维护项目,雇佣本村闲置劳动力40余人,实现平均每人每天劳务收入200元。

  “‘共富公司’让村庄经营从以往各村单打独斗模式过渡到村庄抱团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深化了乡村在振兴过程中的‘自我造血’功能。”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党委书记李海波总结说,眼下,“共富公司”在六汪镇的试点工作已日渐成熟。

  走进六汪镇的塔桥村,住住汉代风格仿古民宿,尝尝祝兹田园会客厅里的“塔桥全羊”,做做祝兹陶瓷工坊里的亲子陶艺……这条由六汪镇塔桥村“共富公司”打造的旅游线路火爆异常,成了春节期间不少家庭周边游的选择。

  “塔桥村一带是西汉祝兹侯古国的都址所在,我们深挖祝兹汉文化,引进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600亩土地,打造祝兹侯陶艺民俗文化村和农业产业园,建设了5个陶瓷文化小院。”塔桥村党委书记、青岛西海岸新区兴塔商贸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元介绍,目前,村庄已接待游客15000余人,每年土地流转金和村民工资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100万元以上。

  据悉,以陶艺制作和汉文化为主题,塔桥村现已建成电窑、汽窑和柴窑等,游客可参与陶瓷创作及烧制工艺全流程,村庄还引入陶瓷培训,引导周边村民参与陶瓷制作,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

  “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没想到现在用村里的黄泥巴做出来的陶瓷就可以赚钱。”在陶瓷文化小院参加培训的63岁村民孙德海,已经熟练掌握了拉坯的制陶手法和技术。

  “这种仿汉代的陶器很受市场青睐,承接更多的市场订单后,经过专业技能培训,这些订单都可以由村民来制作完成。”王志元说,“共富公司”通过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带动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也进一步增强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rj20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