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楼宇烈先生读书五法

  楼宇烈先生是我的博士导师,从游于先生数载,于其治学门径略有一窥。先生特别重视人的思维方法,面对浩瀚博大的文化体系,他主张一定要立定脚跟,心明眼亮,得其根本精神,因而也特别重视读书方法。他常说: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研究学问,都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工具,方法对了,研究学问就会事半功倍。

  “活”。先生力倡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也极看重人的主体性,时常申明中国传统中“人文立本”“文以化人”的精神,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读书观上。先生说,读书人的心和眼睛要灵活,读进去,但不能掉进去,“入得其内,又要出得其外”,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样读书,是活泼的,有趣的,也是真正受用的。

  “用”。先生说,人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藉由读书来明理,明理后致用,读书是服务于人生现实的。在面对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上,先生常引用荀子的一句话,即“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在读书上,他也是一贯的态度,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慎思明辨,选择可取的,善加利用。

  “游”。《论语》中,孔子勉励士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生喜欢这个“游”字。他说,中国传统艺术的着眼点在“道”,在艺术中涵养,要自期“以道统艺,由艺臻道”,但不要刻意,要自然,最好有一颗“游”心,琴中游,曲中游,画中游,山川中游,读书也一样。

  “悟”。先生重视读书中的体悟功夫,他说“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常勉励我们在读书中、在生活中用心体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一次课堂上,我与几位师兄讨论起佛教中“我执”与“法执”的关系问题,我对书中“我执易遣,法执难除”一句起疑,问道:“法由心起,既无有我,法复何依?”师兄们纷纷援引经论,试图帮我解疑,但并不生效。先生沉吟了一会儿,对师兄们说:“从某个角度讲,她的疑问也是对的。”转头又对我说:“宗密分禅为五种,‘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这是最上乘禅,你要好好体悟一下。不疑不悟。”

  “了”。魏晋玄学有“言能尽意”与“言不能尽意”之辩,后世多宗“得意忘言”之旨。然而先生之心,尚不止于此。有日,他兴味盎然地告诉我,在读经、读书方法上,他从苏东坡那里深受启发,苏东坡主张“遗文以得意,忘意以了心”,多么妙啊!看他神色飞舞,我也很开心,说:“老师希望我们也这样。”他说:“那当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rj20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