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傅雷家书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2020年在它即将结束之际,又带走了一位大师。

  伦敦时间12月28日晚,著名翻译家、作家傅雷之子,世界钢琴大师、“中国肖邦”傅聪,感染新冠后不治,享年86岁。

  前一天,傅聪刚传出确诊新冠。其时,傅聪已入院两周。

  至此,《傅雷家书》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家书中的少年走了,当初读家书的少年也已年过不惑。

  许多人认识傅雷傅聪这对父子,是因为《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近4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这本书摘编了傅雷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白纸黑字间,傅雷以慈父和挚友的身份,和儿子促膝谈心,家常话语间,包含了脉脉亲情、道德理想、艺术感悟和生活琐事。

  金庸说: “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

  傅雷留给世人的,除了《傅雷家书》,还有就是著名的傅译。《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很多人翻译过这本书,但只有傅雷的译文“既展现了原作之神,又展现了中文之美”。法国人也承认,“再也没人能把我们的名著翻译得如此传神了”。

  1954年,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临走时,一家人在火车站月台相送,弟弟傅敏哭得尤其伤心。兄弟俩感情一向很好。至傅雷去世,父子俩也只有短短的两次相聚。

  从傅聪出国留学起,傅雷朱梅馥夫妇便开始与傅聪和儿媳书信传音,直到1966年傅朱二人决绝离世。

  傅雷知道傅聪喜欢希腊精神,却又无法完全领悟,就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抄录了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撰写的《艺术哲学》第四篇《希腊雕塑》译稿六万余字,寄给傅聪。朱梅馥写信说:“爸爸虽是腰酸背痛、眼花流泪,但是为了你,他什么都不顾了。原来的稿子,字写得像蚂蚁一样小,不得不用了放大镜来抄,而且还要仔仔细细地抄,否则就要出错,他这样坏的身体,对你的热爱,对你的关怀,我看了也感动,孩子,世界上像你爸爸这样的无微不至的教育,真是罕见。”

  傅聪独在异国,孤独苦闷与挫折俱有,向父母倾诉之后,又觉得内疚,傅雷写信来说:“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傅聪回国探亲后很快又离开,傅雷在信中说:“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7年9月,傅聪应召回国。因为傅雷当时已经挨整,傅聪被限制在文化部招待所内“集中学习”,被要求与亲人划清界限、勇于揭发。1958年,傅雷被划为右派。同年12月,傅聪从华沙出走英国。虽然在国外多年,但傅聪从没说过一句不利于祖国的话。著名作家叶永烈后来采访傅聪,才知道他的出走充满委屈:傅聪知道父亲被打成右派后,不愿意“儿子揭发老子,老子揭发儿子”。

  在英国,傅聪逐渐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间,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称他是中国最伟大的音乐家。美国许多州立大学和音乐学院的钢琴教科书,都是傅聪的版本。世界各地的很多钢琴家,常常会带着问题飞到伦敦向傅聪求教。

  傅聪出走之后,父子俩断绝了消息。后来经过有关领导的批准,傅雷父子又恢复了通信联系。傅雷在信中写道:“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傅雷在家书中,始终将爱国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亲情和艺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1965年5月,傅聪路过香港,打通了离家后的第一个长途电话。 傅聪只叫得一声“姆妈”,妈妈只叫得一声“阿聪”,彼此就失声痛哭。 待到两人哽咽着勉强能说话时,电话早已经断了。 这是母子最后一次通话。 傅雷在家书中写道: “香港的长途电话给我们的兴奋,简直没法形容。5月4日整整一天我和你妈妈魂不守舍,吃饭做事都有些飘飘然,好像在做梦;我也根本定不下心来工作。尤其4日清晨妈妈告诉我说她梦见你还是小娃娃模样,喂了你奶,你睡着了,她把你放在床上。她这话说过以后半个小时,就来了电话!怪不得好些人要迷信梦!”

  当年6月5日,傅聪又路过香港,两度打长途电话给父亲。因为激动,他忘了喊“爸爸”。傅雷在家书中说:“电话中你没有叫我,大概你太紧张,当然不是争规矩,而是少听见一声‘爸爸’好像大有损失。妈妈听你每次叫她,才高兴呢!”

  1966年4月,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有时在指挥,有时在弹协奏曲。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昨晚她说现在觉得睡眠是桩乐事,可以让自己化为两个人,过两种生活:每夜入睡前都有一个希望——不仅能与骨肉相聚,也能和一二十年隔绝的亲友会面。我也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

  傅雷傅聪父子俩的家书,停止于1966年5月。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亲爱的孩子,我总感觉为日无多,别说聚首,便是和你通讯的乐趣,尤其读你来信的快慰,也不知我还能享受多久。”

  1966年,于中国以及无数中国人,都有特殊意义。

  这年8月27日,和几位朋友吃完饭后,傅雷说,这次无论如何也不愿人格再受侮辱了,“要带着梅馥一起走”。朋友们劝他,即便要走,也可将梅馥留下。傅雷说,他不能让她一人活下去受苦。事实上,如果傅雷走了,朱梅馥也绝不会独活。

  朱梅馥是傅雷青梅竹马的表妹,比傅雷小五岁。她从小处处与人为善,从未与任何人红过脸,人称“菩萨”。

  婚后,朱梅馥把一切都献给了家庭。

  傅雷年轻时性格暴戾,常常无故体罚毒打孩子。傅聪鼻梁骨上有一道伤疤,就是幼时被父亲用蚊香盘击中后留下的。

  对妻子,傅雷也常常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有时鼻子上会有淤青,朋友安慰她时,朱梅馥也只是说:“他脾气急躁,大大小小的磨难总是难免的。”

  他们的一位朋友说:“她受的是西方教育,听音乐,看书画,读英文小说都起劲,但性格上完全是旧社会那种没有一点文化的贤妻良母式的典型。”

  傅雷的母亲也说:“梅馥非常善良,非常浩荡,也能忍。”傅雷所有的亲朋好友,对朱梅馥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杨绛对朱梅馥评价极高:“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有就是傅雷的秘书,造化在这个女人身上,显示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矛盾与统一。”

  傅雷的许多文稿,几乎都是由她一笔一画誊抄的;傅雷爱音乐,她有空了,就会给傅雷弹奏一曲;傅雷爱花,她就时常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筒,陪着丈夫在花园里进行嫁接实验。

  傅雷也有过婚外恋。先是恋上了一位豫剧演员,为她写诗:“汴梁的姑娘,你笑里有灵光。柔和的气氛,罩住了离人——游魂。”后又恋上一位叫成家榴的歌手,傅雷为她如痴如醉。成家榴的姐姐叫成家和。成家和是刘海粟的前妻,她的女儿叫萧芳芳,香港著名演员。

  傅聪后来对人谈起父亲年轻时的这段往事,“成家榴的确美若天仙,且和父亲一样,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两人爱到死去活来。只要她不在身边,父亲便无法工作。每到这时,母亲就打电话给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也无法工作。母亲的善良与宽容感动了成家榴。她选择主动离开父亲去了香港……”

  晚年,终生未嫁的成家榴对傅敏说:“ 你爸爸很爱我的,但你妈妈人太好了,到最后我不得不离开。”

  傅聪说,他读过父亲给成家榴的那批信函,里面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咏叹,完全读不到丁点儿女私情。“父亲母亲那辈人真太了不起了!”

  《傅雷家书》中,朱梅馥在写给傅聪的信中说:“我对你爸爸的性情脾气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疾恶如仇……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没有朱梅馥,绝不会有傅雷后来的成就。

  她对傅雷有近乎盲目的崇拜和爱恋。傅雷虽不完美,但这个男人是她一生的英雄。所以,至死不渝。

  后来,傅雷日渐学会了如何做丈夫和父亲。他说:“ 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

  这对神仙眷侣,没有同日生,但做到了同日死。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从被单上撕下两长条,打结后悬在铁窗横框上,然后双双自杀。他们还在地上铺了棉胎,以免把方凳踢倒时发出声响惊扰楼下人。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被连续抄家三天三夜,以及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并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傅雷是个铁汉子,硬汉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傅雷留下三页遗书,3000多字,工工整整,没有一个字是改过的。遗书最后,还有印章。这一切,就像傅雷的为人,严谨单纯,自律较真。临走前,他很镇定,连火葬费、保姆工资都交待好了。

  活要活得明明白白,走要走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场高贵而优雅的自杀。

  那一年,傅雷58岁,朱梅馥53岁。

  父母离开时,傅聪在伦敦,傅敏在北京。一家四口,从此阴阳永隔。

  傅敏得知父母亡故,痛不欲生,两次自杀未遂。

  噩耗传来的第二天,傅聪照常开了音乐会。他知道,如果临时取消,父亲会失望的。音乐会上,傅聪告诉观众:“今晚我演奏的节目,都是我父母所喜爱的。”

  蒲实曾在三联生活周刊发表过一篇文章《作为父亲的傅雷:家与国之爱》,内文提到:20世纪80年代,傅聪有一次回到北京,席间说起父母“走”时他没哭,他似乎有所预料。早在1961年,父亲就在书信里流露过幻灭感与去意:“主观上并无出世之意,事实上常常浮起虚无幻灭之感。个人对一切感觉都敏锐、强烈,而常常又自笑愚妄。不知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我特殊的气质使然。……你的将来,你的发展,我永远看不见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我将永远是个谜。”那天晚上,电视里播放戏曲节目。傅聪看到戏里,一个孩子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爸爸,他坐在房间里,号啕大哭起来。

  2013年10月27日,傅雷朱梅馥的骨灰合葬于家乡浦东的海港陵园。无法回国的傅聪,请人在父母的墓碑上刻下了父亲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还说过:“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瑕、清新,而且还指爱。”

  傅家的故事,有血有泪,有善有爱,还有无奈,让人百感交集。

  今天,傅聪演奏谢幕,追随父母而去。

  转身之际,他也让世人珍重。

  那首夜曲,渐至无声。

  (主要参考资料:三联生活周刊《《作为父亲的傅雷:家与国之爱》》、中国文化报《傅聪出走英国不是叛国 邓小平批示“回国可同意”》、曹可凡《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澎湃新闻《叶永烈与傅雷夫妇最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hh2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