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装上科技“芯”,守住传统“魂”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在宁夏隆德,祖祖辈辈过年都要耍社火、赏花灯。从我记事起,就跟着大人学做花灯,到我儿子手上已经传了五代。

    20年前,我从村里搬进了县城,在文化馆附近开了间书画装裱店。每逢过年,文化馆总请我们去做花灯,手艺一直没生疏。近些年,城市的大街小巷过年都要摆花灯,有些地方还要办大型灯会,对大型花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17年底,县城的工业园区建成了花灯厂,有好几个现代化大车间。刚开始,我们十来个民间艺人被当作“技术骨干”聘进厂,又招收了周边50来个村民。

    大型花灯要经历长途运输、风吹雨淋,沿用容易折断的高粱秸行不通,我们就用钢筋、铁丝代替,还蒙上了各种新型彩布。工序也比以前复杂多了。从以前的小花灯到如今的大花灯,得按照图纸精确控制比例,不然成品很可能“四不像”。

    厂子建成后,花灯就走出了隆德,开始向周边市县和内蒙古、甘肃等地供货,还远销福建、河北、海南等地。周边村民就近打工,腰包鼓了起来。前不久,焊工王永红还跟我念叨:“一盘算,去年挣了四五万元呢。”

    随着客户对花灯的要求越来越高,融合声光电技术,让花灯“活”起来成了新趋势。厂里外聘了数码编程、现代通信技术和LED线性光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给花灯装上了科技“芯”。你瞧,那些蝴蝶展翅、牡丹绽放、万马奔腾的花灯,多灵动呀。技术进步的同时,主题也要创新,比如我们创作的“闽宁一家亲”大型花灯,反响就很好。

    创新不能无根,必须守住传统的“魂”。我坚持手工制法,做出了不少传统花灯,在其中融入书法、彩绘、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元素。小儿子每逢寒假都来跟我学习,厂子每年还举办花灯制作非遗技艺传承培训,不少研学的学生、周边的群众都积极参与。他们说,“老传统”的新味道,特别吸引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rj20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