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进退”之间展现辽河口生态蝶变

  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河口湿地,也是全球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全球范围内保存最完好、最大面积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全球罕见、面积最大的“红海滩”景观。

  浩瀚的芦苇沼泽、广阔的滨海滩涂,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每年,有超100万只候鸟迁徙至此停歇和繁殖,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丹顶鹤大陆种群北迁的最重要和最集中停歇地,入海口处还是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重要产仔地。

  多年来,保护区实施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恢复湿地和新增自然岸线,为珍稀动物栖息和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还初步建立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鸟类监测。这些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和监测管理体系,为守护动物家园贡献科技力量,也为以盘锦为主体的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修复,恢复滨海湿地

  “红海滩”无疑是辽河口湿地的一张亮眼“名片”。成就“红海滩”美名的,是一棵棵看似纤弱矮小的翅碱蓬。每年4—5月,翅碱蓬长出,初为嫩红,逐渐转深,到9—10月,变为赤红。

  时间更迭,便造就了这片极其壮美的“红海滩”。

  这种生长在滩涂上的盐碱植物是滩涂湿地的先锋植物。辽河裹挟而来的泥沙沉积加上渤海潮汐的反复浸泡,使得盘锦孕育出了最适合翅碱蓬生长的环境。而经过翅碱蓬改良的土壤,底栖生物随之增加,从而引来大量鸟儿栖息。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海养殖业快速发展,石油开发、农业围垦现象也层出不穷。收获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湿地天然植被大面积损毁,近岸海水受到污染,翅碱蓬面积持续减少,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从2012年起,保护区停止新上油气开采项目,并制定了《辽河油田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产实施关停退出及生态恢复方案》,油气生产设施逐步退出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2014年以来,国家林草局、财政部8次将辽河口湿地作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持续开展保护区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基本农田和二轮土地承包的5100公顷耕地补偿,受益农户4759户。

  2015年,盘锦全面启动“退养还湿”工程。5年间持续推进,实现了滨海湿地所有养殖设施拆除,598户养殖户全部退出,恢复湿地5700公顷、自然岸线15.7公里,有效维护了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侯军介绍,2018年,盘锦取消了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成立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坚持保护优先,将湿地全面纳入保护。近年来,辽河口湿地开发建设受到严格监管,湿地植被逐年恢复,湿地、滩涂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时下,来到这里,大片芦苇沼泽呈现水草丰美之景象,泛着微红的翅碱蓬覆盖在滩涂之上,嫩绿的稻田苗造就壮丽的稻田画,湿地生机再现、美不胜收。

  多方合力,守护动物家园

  环境好不好,动物最知道。

  随着保护区围海养殖池塘、油气水井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进入保护区栖息繁衍。在“进退”之间,辽河口湿地实现了生态“蝶变”。

  今年4月,在辽河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岸边,上百只呆萌可爱的成年西太平洋斑海豹及幼崽聚集栖息,场景十分壮观。

  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生性敏感,对人警惕性高。保护区内盘山县三道沟海域是斑海豹在我国的唯一产仔地。

  今年以来,保护区内单日上岸斑海豹峰值达302只,为近30年来最高,上岸斑海豹的种群也由最初单个种群增至目前4—5个种群。

  这里还是鸟儿的家园。侯军介绍,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分布有鸟类31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5种,每年迁徙停歇或繁殖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自然越冬的最北限。

  在辽河口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的幼鹤暂养场,记者见到了被称为“鹤爸爸”的赵仕伟。

  1993年,刚毕业的赵仕伟来到鹤站工作,自此开启了他的“伴鹤人生”。从1996年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产蛋,赵仕伟第一次尝试丹顶鹤人工孵化;经过多年摸索与研究,形成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繁育模式。

  如今,保护区丹顶鹤“人丁兴旺”。2016—2022年间,赵仕伟已成功繁育了271只丹顶鹤,孵化成活率90%以上。

  随着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增加,丹顶鹤亚成体数量也在增加,赵仕伟又迎来了新的课题,就是野化训练并放飞人工繁育鹤,让它们与野生鹤组建家庭,提高在盘锦繁殖的野外种群数量。

  “我们要通过野化训练,培养丹顶鹤的飞翔能力、野外觅食能力、自我防御能力等。通过保护丹顶鹤野化训练环境,并用食物加以调控,逐渐减少食物供应,让它们到野外去找食物来源。”赵仕伟说,从2021年开始,保护区陆续放归了140只丹顶鹤,观测发现,部分丹顶鹤已在野外组建了新家庭并繁育后代。

  辽河口湿地的黑嘴鸥种群也在不断增加,种群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初1200余只发展至1.2万余只,繁殖成功率从过去不到30%提升至60%—70%,成为国内濒危物种保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优化整合,创建国家公园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辽河口湿地保存着典型完整的温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河口湿地景观,还具有独特的冻融特色,发挥着调节径流、净化水质、防浪固土等生态功能。

  近年来,随着辽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生态本底不断筑牢,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也同步推进。

  在辽河口湿地区域内,同时存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辽宁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等8处自然保护地。

  此次创建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整合了这8处自然保护地,覆盖其84.3%的面积。创建区规划总面积17.21万公顷、核心保护区8.81万公顷、一般控制区8.40万公顷,创建区有14.04万公顷位于盘锦、占比81.58%。

  盘锦市作为创建区主体,正积极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

  在保护区内的东郭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向记者介绍,保护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在原有摄像头的基础上,设置高点野外视频监控系统17处,最远可以清晰看到10公里以外的画面,实现最严格保护,更加全面、系统地守住了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据了解,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清晰,国家公园以国有土地为主,有利于实现统一保护。同时,原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原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可以成为国家公园科普教育和生态体验的重要场所。

  当前,以盘锦湿地为主体的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设立辽河口国家公园对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rj20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