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共和县坚持三举措让生态“含绿量”变成 发展“含金量”

今年来,共和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国之大者”,以打造“高地”和建设“四地”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狠抓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文章,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不断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并存”。

坚持举生态旗,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紧抓“关键少数”,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加快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县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9次,听取生态环境汇报2次,下发相关方案8个,举办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2期,为全县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坚持把绿色理念外化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知识讲座、“文明餐桌”“节约机关创建”等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程,发挥草管员、林管员、河道巡查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纵深开展大美草原守护、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群众从“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的思想行动更加自觉。

 

坚持走特色路,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推进风、光、水、热等新能源基地化建设,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创新开展“阳光存折”惠民增收致富新路径,通过“自养+合作”方式,实施“光伏羊”生态养殖项目,有效解决实施光伏项目被征地牧户后续发展问题。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累计投资2000万元,采用EPC模式率先在全省建设首个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供暖面积达22万平方米,减少碳排放约30万吨,为创建首个“零排放”供暖示范城市奠定基础。充分挖掘本土特色优势资源,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创新推动实施“蓝色”渔业捕捞、“绿色”乡村旅游、“青色”特色果林“三色”产业发展,2021年,渔业捕捞收入达920万元,人均纯收入2.4万元以上;乡村旅游年平均接待游客约360000人次,年收入达9468万元;建成花椒、果树、油用牡丹等特色种植园林700余亩,年收入约21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共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基础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坚持打绿色牌,增进绿色民生福祉。始终将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为解决“民生之患”的发力点,建立大气污染防控联席会议,健全完善调度通报、督导检查、评价评估、问责考核等5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降尘监测体系建设,移动污染源治理行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于Ⅲ类饮用标准比例,江仓龙哇历史遗留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及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完成国土绿化2233.59亩,建设东山生态公园、次汗素湿地公园、西沟台生态公园等绿化工程稳步推进,高标准实施恰卜恰河道生态综合工程。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无废城镇”“无废乡村”建设,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固废分类收运、处置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六个一”工作法(树立一个核心、规范一支队伍、创建一个载体、抓准一个关键、构筑一个网格、确定一个周期),选派乡镇生态管护员、村社网格员、光伏受益户等人员,以“四定”(定岗、定员、定责、定区)模式推动人居环境精细化治理,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600余次,参与人数4万余人次,清理垃圾1800余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hh2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