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释|“遇目不忘脑里藏,嘴尖齿利东复西”是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动物),新闻热点上海各地梳理细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1952年,黄炎培回乡扫墓,看到儿子墓碑后大发雷霆:你们要干什么
2022-07-16 11:25
前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工作的开展,毛主席非常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作用。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不仅不能害怕民主人士,还要乐于并善于与民主人士打交道,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黄炎培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恩来总理多次登门,邀请民主人士黄炎培出任政务院的副总理。黄炎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竟然能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呢?
兴办教育,矢志为国
黄炎培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他所居住的“内史第”大宅院在当地赫赫有名。因为这里居住过三户特别有名的人家,分别是黄炎培一家、宋庆龄三姐妹一家以及胡适一家。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秀才,在乡里面开设了私塾。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走上仕途,所以极为重视对他的培养和教育。
好景不长,就在黄炎培正在苦学的时候,父母因病离开了人世。作为长子的黄炎培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一边学习的同时,一边努力赚钱养活自己的妹妹。
少年时候的黄炎培
黄炎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参加了江南乡试,成功考取了举人。就是在这个时候,黄炎培意识到要想救中国,必须要兴办学堂启发民众的思想。黄炎培选择回到家乡,兴建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黄炎培在家乡拉起了反对科举的大旗。他在街头演讲,不断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台下的听众个个都慷慨激昂。这段时间,他在蔡元培的劝说下,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又来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了解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关于教育发展的实际规划。
1915年,黄炎培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此举轰动了全国。在1915到1949年的3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创办了10多所重点学校,发展会员3万多人,创办了各类刊物120多种。他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被称之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黄炎培
在进行“教育救国”的过程中,黄炎培结识了众多的朋友。既有李大钊、陈独秀这样的共产党人士,还有袁世凯、蒋介石这样的大军阀。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事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张闻天、华罗庚都受到过他的教育,就连蒋介石的两个孩子都是他门下的学生,颇受众人的尊敬。
黄炎培有着很强的人脉关系,可是他从来没有加入到任何一方的阵营。蒋介石等人多次邀请他出山做官,他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黄炎培来访延安:我找到了理想中的路线
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毛主席作为中共的领袖,受到了黄炎培的仰慕和关注,黄炎培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近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随着形势的逐步稳定,黄炎培与傅斯年、章伯钩等民主人士联合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国共两党能够尽快恢复谈判,达成团结的大局。
1945年7月,在毛主席的邀请下,时任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的黄炎培以私人的名义前往延安进行考察,其目的就是为了国共两党和谈磋商一些重要的问题。
其实在黄炎培的心中,延安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可国民党为了抹黑中国共产党,将延安描绘成了一个“作风不合人情、言论不自由”的地方。黄炎培不相信国民党的一面之词,他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了解延安的实际情况。
他的愿望是良好的,可蒋介石在背后磨刀霍霍,想要通过武力的方式消灭中国共产党。即使这样,以黄炎培为首的民主人士,仍然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和平奔走。
毛主席与黄炎培在延安
7月1日,67岁高龄的黄炎培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来到了延安。毛主席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