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26份省级“中报”:16地超万亿,最小差距仅71亿

  随着上半年全国数据的出炉,近期各地陆续公布半年成绩单。

  整体来看,在现有的26份省级“中报”中,有15个省(区市)实现GDP增速“转正”,其中西藏以5.1%的增速领跑,贵州和甘肃以1.5%的成绩并列二位;湖南、宁夏、青海增速也达到1%及以上;

  同时,河南、陕西、吉林、山东和陕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但尚未回到正增长区间,另有6省份低于全国均线。

△红色为低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蓝色为高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 城市进化论据各地统计局、公开报道整理

  △红色为低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蓝色为高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 城市进化论据各地统计局、公开报道整理

  从总量来看,有16个省份在上半年跨过了“万亿”门槛,其中,前六名位次不变,广东继续领跑(去年上半年曾突破5万亿),湖北被福建、湖南和安徽超越,排名第十。

  值得注意的是,1~2万亿区间囊括了10个省份,且最小差距不足71亿,追赶与超越或许只需一个项目的加持。

  当然,透过“中报”,我们看到的不能只是排位,那些藏在指标改善背后的办法、手段,更应该好好琢磨琢磨。

  固定资产投资

  吉林冲进前三 湖北回升最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已出现“V”型走势,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1.9%,降幅收窄3.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1%和0.4%,1~5月份分别为下降0.9%和下降2.5%。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图据国家统计局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图据国家统计局

  而在目前公布的省级“中报”,多出现了投资“恢复增长”“扭负为正”等表述,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成为重点;同时,有18个省份投资增速实现正增长,15个省份的回升幅度超过两位数(与一季度相比)。

  △26个省份固定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具体来看,西藏、山西、吉林增速包揽三甲。今年一季度,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8.2%,这一数据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降幅比1~2月份扩大了1.3个百分点。如今交出这份新成绩,颇有“逆风翻盘”的意味。

  吉林的投资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2%。

  不过,和吉林仅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下降(-14.1%)有所不同,大部分省份的一产投资均有明显增长。

  比如海南,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6.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0%;

  广东则因“生猪养殖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第一产业投资大幅增长35.8%,同时第二产业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东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有0.1%,但反弹幅度达到15.4个百分点。

  其中,防疫物资生产相关行业投资加大,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50.3%和25.5%;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带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18.6%;

  民生领域,教育业投资增长27.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5.9%。

  进出口

  江西增速第一 广东压力仍大

  受诸多国际因素影响,外贸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日前表示,从近期调研情况来看,外贸企业面临的订单不足、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等困难仍然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自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正增长,进口6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为14.24万亿元,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具体到省级层面,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占据3万亿、2万亿、1万亿台阶,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承压最重,各项指标距离全国平均线仍有一定距离;江苏的进口增速实现正增长;浙江表现最好,进出口总额实现全面增长——

  其中,出口10858亿元,增长3.3%;进口3866亿元,增长6.8%。

  分类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和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较快。3月~6月,口罩出口拉动浙江全省同期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今年1~3月,浙江进出口总额为6299.4亿元,下降5.4%。

  △26个省份进出口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和东部沿海普遍承压不同,中西部地区保持了近年来的开放势头,“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其中,江西和四川的进出口增速更超过20%。

  据南昌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西外贸进出口总值1974.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435.9亿元,进口5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3.2%。进出口、出口增速双双居全国第一。

  当地媒体分析认为,支撑江西外贸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在于“电子信息产业一路引领,汽车、生物医药、家具产业出口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据悉,上半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658.2亿元,增长76%,占全省外贸的33.3%,拉动外贸增长18个百分点。汽车、生物医药、家具产业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30.3%、17.9%、22.8%。

  而同属中部省份的河南,在交出2280.4亿元、同比增长7.7%的外贸成绩单的同时,明确提到“手机为最大的单项出口商品”——手机出口737.6亿元,增长4.2%,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0.3%,继续保持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单项商品。

  社消零十强

  安徽增速领跑 中西部占八席

  △26个省份社消零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我们都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景气程度。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社消零总额17.23万亿,同比下降11.4%,但相比一季度,降幅已收窄7.6个百分点。

  聚焦眼下公布经济数据的26个省份,社消零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的占到半数以上,其中安徽、江西、福建分别以-3.5%、-4.2%、-5.4%的同比增速位居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速排名前十的席位中,除了福建、浙江两省以外,其他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刚性消费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并未减弱,被抑制的线下消费大规模转移到了线上。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零总额比重25.2%。

  在各地的半年报中,这一数据也被重点突出:

  以此次社消零增速“领跑”的安徽为例,其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309.3亿元,增长38.7%;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5.3亿元,增长58.8%。

  互联网大省浙江,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8764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518.9亿元,网络零售顺差达到4245.1亿元。

  借助互联网平台,用线上流量反哺实体经济,拉动消费者到线下消费正在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常规打法。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参与直播带货的市长(县级市以上,含副市长)已超过150位。

  同时,在26个省份中,海南消费市场的复苏趋势最为明显,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免税品、汽车成为回暖的关键。上半年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品零售额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6月份零售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235%。

  而在新的政策带动下,海南下半年或将爆发出更大的潜力。7月1日至7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实施首周,离岛旅客累计购物6.5万人次,购物总额4.5亿元,日均免税939万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长58.2%。

  人均可支配收入

  12地超过“平均线” 湖北、天津负增长 

  △26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名义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官网 制图:城市进化论

  消费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此前一个关于“月薪1万和10万之间真实差距”的热门话题,下面有网友提出:

  在上海,如果月薪1万,扣除衣食住行花费8500元,实际可支配收入仅为1500元;月薪10万,扣除各种硬性开销2.5万元,实际收入7.5万元……

  虽说是一种假设,但也不难看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普通人是否有意愿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以这26个省份来看,目前有12个超过“平均线”,其中北京以3.46万元居首,浙江、江苏、天津、广东四省同属“2万元俱乐部”,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2.70万元、2.21万元、2.21万元和2.08万元。

  若按名义增速计算,有16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全国,其中,西藏以8.8%的名义增速居首,江西、四川并列第二位。相比之下,湖北、天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增长。

  有收入,才会有消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浙江、天津、广东、江苏、福建、以及重庆的人均消费支出位于1万元阶梯,其余省份人均消费支出均处于万元以下。

  此前曾有学者指出,二季度以来的经济恢复呈现出两个短期不平衡特征:消费需求的恢复速度滞后于供给,服务业的恢复滞后于制造业。为了促进下半年经济恢复,稳增长的真正有效着力点不仅在出口和投资,而是必须尽快改变这两个不平衡现象。

  眼下,有不少城市陆续开始发放第三轮、甚至第四轮消费券,以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据券商研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约80个省、市、区(县)宣布发放消费券,总金额已达百亿级别。

  面对一个14亿人的消费大市场,毋庸置疑的是,消费需求一直都在,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和拉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hh2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