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的工厂从3月28日开始停工至今,本来4月有8个集装箱要出,现在都出不了,苏州的工厂到4月18日也可能面临停工停产。”
“手里的货代业务订单停了六成,现有的部分订单不得不分流到长三角其他枢纽港口了。”
“长三角地区每天能找到去港口装箱货,又符合条件的集装箱卡车都是大海捞针。”
“现在要么翻倍加价找集运卡车去工厂拉货到港口,要么直接不走货了,就积在仓库。”
本地工厂停工,地方工厂积货,货运集卡一车难求。地方疫情封控下,多位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和货运代理人,近日向澎湃新闻记者这么讲述他们遭遇到的进出口困局。
长三角聚集到我国多个重要港口。其中,去年上海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0.4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8.1%;江苏沿海港口包括连云港、盐城等合计完成5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浙江沿海港口包括嘉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合计完成0.35亿标准箱,同比增长8.4%。
为降低主要港口疫情对外贸的影响,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发布的《关于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提到,涉疫地区将充分利用铁路、水路优势推动集装箱集疏港运输“公转水”“公转铁”,确保港口集疏运体系畅通,港口生产正常运转。
此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交通专班要加强区域协同,过渡期间要保障持《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的集卡车辆顺畅通行。
货运司机:近期很难提供稳定运力
各地货物要想从沿海港口发船,可以通过公路或是与水路、铁路等联合运输的方式进入该地区的仓库,装完箱后再送至港口。而港口周边地区的货物则更多是通过集卡拖车的形式,即集卡从港口提空箱前往目的工厂,装满货再运至港口。
考虑到目前公路货运不畅,为缓解港口空箱运输问题,上港集团方面表示,其空箱中心已通过将空箱前置到客户端,利用非作业高峰及空箱大量回流之际,帮助船
公司将空箱疏运至内陆点。
对此,多位长三角地区的货运代理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述举措的确可以缓解集装箱空箱运输的问题,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几乎很难抢到“回流空箱”。
“苏州本地操作此类空箱、货物运输的,并没有上海那样多、那样专业。此外,空箱若被大工厂包掉,中小企业完全拿不到。此类保障只会让几个较小的短驳船进入短驳港,通常能装的货量,箱量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周边地区的需求。”长三角地区的货代王晓军(化名)告诉记者。
因此对于港口周边城市的工厂而言,寻找能从港口提箱的集卡去工厂装货再运至港口仍是主要的运货方式之一。
此外,尽管有些港口疫情严重,但对于货代而言,将货物转换港口发船并不是一个优先选择。
多位货代提到,若从原先的上海港换至其他港口运货,涉及货代与国外客户、船
公司对接,协商能否在临近的宁波港、连云港或是福州港等港口的船放出一定舱位,通常三方之间倒时差的交涉耗时较久。此外,航运市场依旧处于高位,各港口舱位价格相差不大,并不一定能放出符合心仪的舱位数量。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多处于封闭闭环管理。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上海港为保障货运物流运输,已发布通知称,涉及上海港进港运输的集装箱运输车辆,自3月29日6时起,通过大数据中心系统比对核验集卡驾驶员48小时内电子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由上港集团发放电子《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公安机关交警部门路检时通过对比集卡驾驶员信息及其持有的电子《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对显示绿码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和人员予以放行。
此外,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发布《关于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交通专班要加强区域协同,过渡期间要保障持《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的集卡车辆顺畅通行。
保障上海港进出的货运集卡有了“通行证”,但集卡拖车跨城进出依旧面临不畅。
4月14日,在江浙沪地区有众多工厂的外贸负责人李明(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的沪牌集卡司机相较于其他外牌集卡,其24小时/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在苏货码上审核相对更慢,司机往往很难成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到苏’和‘离苏’的运输。
近期,李明公司旗下自有的12辆沪牌集卡车队中,仅两三辆能成功提着上海港的空箱前往苏州工厂提货,再返回上海港。而4月15日,多位在上海的沪牌集卡司机告诉李明,当日似乎苏州对沪牌的集卡车辆已暂缓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