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坚守硬科技定位 科创板助力重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聚焦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始终坚守“硬科技”本色,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链持续创新,推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立潮头。

  引领先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过去五年,我国科技领域取得很大进步。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后,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直接推动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核科技的长足发展,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格科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如是表示。

  科创板推动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到“链式联动”,迎来“面上发展”。目前,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先导产业已形成集群化发展之势,为加快产业链完善升级、实现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芯”蓄势聚力。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目前科创板已有近90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上市,覆盖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IP、EDA软件等全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推动产品验证、共同研发等方式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格局,在局部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例如,澜起科技、聚辰股份分别作为内存接口芯片设计企业、EEPROM芯片设计企业,合作开发配套新一代DDR5(一种计算机内存规格)内存条的SPD产品,2022年产品放量增长,澜起科技和聚辰股份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达到43%和80%。

  “创新药”多点开花。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已上市108家企业,覆盖创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CRO等主要门类。上市以来,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战略导向,持续强化研发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接近250亿元,推动国产创新产品陆续问世。其中,上海谊众、艾力斯、三生国健等创新药企针对肺癌、肝癌、艾滋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大病种研制国产新药,被国家纳入医保范围,推动创新药的普及渗透;心脉医疗、微电生理、联影医疗等医疗器械企业在血管植入、眼科、骨科等耗材以及电生理、医用影像设备等多个领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新能源”乘风而起。科创板新能源行业覆盖光伏、风电、储能、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条有质量、有韧性的“特色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科创板新能源公司抓住行业风口,加大扩产升级,实现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的高速增长,20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815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139%。光伏领域公司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例如晶科能源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830.75亿元,同比增长105%。作为N型TOPCon电池技术领军企业,晶科能源累计22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纪录,形成行业领先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基本覆盖全产业链,受益于下游高景气,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实现高增长,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容百科技净利润分别增长208%、113%、49%。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 助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板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坚守“硬科技”的核心要义,助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成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科创板支持一批填补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的科创企业,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例如,国产谐波赛道龙头公司绿的谐波打破了国际品牌在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弥补了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短板;数控机床龙头科德数控,实现五轴联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可控和规模化,目前公司机床整机自主化率达到85%,国产化率已达到95%。

  科创板支持一批优势产业链企业不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例如,在先进轨交领域,高铁电气是国内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及其前身成立60余年来累计为我国多条电气化铁路生产供应接触网产品,多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时代电气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成功研发了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变流系统,连续九年在该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科创板支持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出海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例如,长阳科技的光学反射膜用五年时间从量产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反射率达到了97%以上,明显领先于日本东丽、日本帝人、韩国SKC等传统国际巨头相关产品;先进磁性金属材料龙头云路股份,在非晶合金薄带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自主研发“小流量熔体精密连铸技术”等极端制造核心技术,在智能家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开拓全球新订单。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的政策引导性更强了,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新导向、新动力,是真正为企业科技创新护航开路。”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如是说。科创板作为科技、产业、资本的连接点,持续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构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人才、资本、产业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乐土。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关键技术攻关者从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走上科创板的舞台。据统计,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超6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4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公司超过120家。上市后,科创板公司发挥优势资源反哺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超过3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强化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例如,交控科技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前沿研究基金,已支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107个项目。此外,科创板率先推出的股权激励方式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截至2023年2月底,已有296家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后推出395单股权激励计划,九成公司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权作为激励工具,覆盖员工超过7万人,让科创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

  另一方面,科创板撬动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加足马力。科创板的推出吸引了更多早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投早、投小、投科创”渐成风气,有效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据统计,约97%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仅医疗健康和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已超过5000亿元,较科创板推出前增长明显。此外,科创板独有的询价转让制度,畅通“募投管退”的资本生态链,实现了创投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有序“接力”,为创新资本高效循环提供了有益补充。截至2023年2月底,累计34家科创板公司58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达271.41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rj202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