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扶贫广播 惠民政策暖人心窝

  “这里是叶县广播电视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今天的《晨钟送暖》为您播报时事新闻和我县扶贫有关政策……”早上6点25分,河南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的“扶贫广播”准时响起。

  “好多年都没有听到乡村广播的声音了,感觉很亲切。”60多岁的贫困户童路军说,“通过扶贫广播,了解了党的扶贫政策,真脱贫成为全村群众的共同心声。”

  刘文祥村党支部书记梁留恩介绍,扶贫广播对群众来说,很实用、接地气,大家都愿意听。早上听《精准扶贫,晨钟送暖》,中午听《扶贫在线》《我们一起奔小康》,晚上听《扶贫乐事》,村民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

  常村镇柴巴村党支部书记史玉良介绍,柴巴村是叶县最为偏僻的山区村,全村12个村民组分布在方圆7.5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如何让群众把政策精神吃透,成为村干部的一个大难题。

  过去每开一次会议,必须提前一天通知,结果参会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县乡也经常组织宣讲团,村民们也知道精准扶贫这个概念,可是水过地皮干,无论什么政策,群众听得都是糊里糊涂。政策传达不通畅,造成不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理解,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乡村广播真管用,省了我们很多事。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上,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广播里讲得清楚,群众听得明白。”史玉良说。

  叶县是省级贫困县,截至今年6月,未脱贫贫困户7257户、贫困人口19422人。过去群众对政策知晓率低,参与度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等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道路上的“拦路虎”。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介绍,经过反复探索论证,决定在县人民广播电台开通脱贫攻坚专题节目定向宣传,用实施“广播扶贫”工程来解决政策落地问题。

  “乡村广播这种传统方式虽然看似‘土气’,但传播的是好声音,弘扬的是主旋律,播放的是正能量。”叶县县委宣传部长刘泉说,“不断在政治把关、播出安全、经费投入等方面下功夫,真正让‘小广播+大喇叭’架起县委、县政府与农村群众的‘连心桥’,为叶县实现如期脱贫摘帽、强化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撑。”

  2017年以来,该县为便于贫困群众收听脱贫攻坚广播节目,为贫困户定制发放脱贫攻坚小广播2万部,实现“小广播”贫困户全覆盖。在党群服务中心(站)、文化广场、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安装大喇叭,实现“大喇叭村村响”。第一批124个贫困村的420个自然村“大喇叭”已完成安装且正常使用,第二批430个非贫困村正筹备实施,最终将实现全县554个行政村、1372个自然村“大喇叭”全覆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飞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