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小广播大喇叭播的节目是些啥?

  养殖专家们进村为农民进行培训

  大喇叭成了叶县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下地也不忘带着收音机

  ▶2017年年底,叶县在全省率先自办开通叶县广播电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同时实施“小广播户户有,大喇叭村村响”工程。为此,叶县人民政府投资县拨付专项经费 86万元,保证专题节目的顺利开办。投资76万元,为贫困户定制发放脱贫攻坚小广播2万部,实现“小广播”贫困户全覆盖。此外,该县还投资550万元实施“大喇叭村村响”工程。

  ▶目前,第一批124个贫困村的420个自然村“大喇叭”已完成安装,均正常使用,第二批430个非贫困村正筹备实施,最终实现全县554个行政村、1372个自然村“大喇叭”全覆盖。

  ▶小广播大喇叭进村入户了。那么,这些设备平时都播放些啥节目?如何让农民朋友从看热闹到离不开?对此,叶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全接受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些设备的实际发挥作用来看,效果非常好,很多地方甚至出乎意料,“它不仅宣传政策、发布信息,很大程度上,它们已经成为乡风民俗的引导器、风向标。”□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俊生

  实习生 罗聪 通讯员 范长坡/文图

  都播些啥?内容上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刘全告诉记者,叶县广播电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本着传播党的声音、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群众的原则,先后设立《精准扶贫,晨钟送暖》《扶贫在线》《我们一起奔小康》《寻找最美扶贫人》《我的脱贫故事》《第一书记工作日志展播》《你问我答》等多个栏目,将扶贫政策、惠农举措、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自去年12月份至今,该节目已播出52期,采访贫困户221人次、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80余人次、行业扶贫访谈28人次、领导干部100余人次,宣传了党的政策,培树了先进典型,交流了扶贫经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咋吸引人?形式上与乡风文明相结合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吸引农民朋友?刘全称,他们先后整合基层党校、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小广播”“大喇叭”等资源,开办叶县新时代农民夜校,最大限度宣讲党的政策、普及种养技术、传播文明乡风、弘扬核心价值观,注重把乡村干部、致富能人,新乡贤、土专家等培养成为大喇叭“主播”和农民夜校“讲师”,让这部分人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传声筒”、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文明新风的“扩音器”。目前,已在仙台镇进行试点,收到初步成效。

  “我以前是贫困户,啥都是政府帮我操心。去年,我在政府帮助下,靠养殖成功脱贫了,不久前我还在小广播大喇叭上当了一次先进典型介绍经验呢!”叶县仙台镇的老董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广播、大喇叭很有作用,我现在已经离不开了。其实我也没啥说的,但我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政府扶持力度这么大,只要肯干,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效果咋样?出乎意料的好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小广播大喇叭还有哪些出人意料的功能?采访中,刘全告诉记者,“小广播”便携带易操作,设置全天候不间断播出;考虑群众生产生活习俗,“大喇叭”每天固定时段播放,即6点30分至7点、11点30分至12点30分、17点30分至18点30分。其他时间段,各村可用于政策宣传、播发通知、召开会议等。

  为使“小广播”“大喇叭”作用最大化,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县广播电视台发射机上加装编码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全域“大喇叭”远程掌控,以及脱贫攻坚专题节目信号和“大喇叭”播出内容同声共频。比如,叶县常村镇尹湾村,地处偏僻山区,平时村干部召集群众开会难,久而久之形成干部群众之间两张皮,政策落不了地,甚至产生不少矛盾。现在,通过“大喇叭”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同时,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把大喇叭作为应急广播系统,让“大喇叭”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上发挥重要作用。

  “小广播”“大喇叭”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方面成效明显,运行近半年以来,慢性病认定、残疾鉴定等群众关心关注但宣传存在盲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态度由等靠要的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参与支持,激发了内生动力,群众满意度由不足93%提升到96%以上。在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上,叶县脱贫攻坚工作受到通报表彰,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小广播”“大喇叭”对农村乡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农村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如任店镇在充分发挥广播喇叭服务脱贫攻坚的同时,探索创办“好人好事银行”,对村民做好事实行积分制管理。18个乡镇(街道)设立爱心超市,引导村民扬正气、聚能量,在匡正民风、引领新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叶县实现如期脱贫摘帽、强化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如今我是小广播不离身啊!走哪儿带哪儿!”采访中,提及县里实施的小广播大喇叭进村入户一事,常村镇尹湾村贫困户老胡笑呵呵地说,“以前对很多政策都不太清楚,现在好了,广播上、喇叭里经常说,真不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飞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