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中日电影人看好两国合拍前景

  为期10天的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3日闭幕,共有8部华语电影参加本届电影节展映,其中有2部作品参与主竞赛单元角逐。在“亚洲未来”单元,《第一次的离别》和《武林孤儿》分别斩获最佳影片奖和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本届电影节上,“中日合拍”成为热点话题之一。电影节期间,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主办的研讨会“中日电影制作的新展开”吸引了近200名电影人和爱好者参加。中国香港制片人张家振和日本知名摄影指导柳岛克己分别就“中日合拍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合作项目的现状”发表演讲并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张家振表示,中日电影合作前景值得期待,但当前最缺少的是好的剧本。“我们有优秀的电影人,有先进的技术,但最缺的是能让两国人民产生共鸣的、可以触动人心的作品。”柳岛克己则认为,要使日中电影合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是合作体制的问题,“合作不是我们各做50%,而是要把握双方之间的平衡,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电影节期间,一些中日电影人纷纷表示,对中日合拍的未来充满期待。对于日本电影人来说,处于上升期的庞大中国电影市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多次参加上海、北京国际电影节,凭借作品《图书馆战争》《犬舍》被中国观众熟知的日本导演佐藤信介说:“我在中国看到很多人用手机在网络上看电影,感到中国的电影市场确实是充满活力。今年5月,日中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相信今后日中间的电影合作会越来越多,我也很期待和中国团队一起创作。”

  长期致力于中日电影交流的日中电影节执行委员会理事长耿忠认为,中日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无疑给双方的电影从业人员吃了“定心丸”,有了这个政策保障,将会使更多的中日电影人心无旁骛地去从事艺术创作,相信会诞生更多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电影人也清楚地看到两国在电影合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日前在东京首映的中日合拍电影《在乎你》备受瞩目,故事讲述了中日两国的跨国情缘和文化冲突。其制片人浮乐莲回顾合拍过程告诉记者,文化差异需要耐心去磨合,各地电影人的工作模式不一样,但只要我们是基于同一个目标,向着一个方向走,差异便不那么重要,也会配合得越来越好。张家振同样认为,解决文化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差异、注重交流。

  中日电影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今,蓄势待发的中日电影交流有了更开放的平台和更有力的保障。正如日本著名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影周闭幕式上所讲的那样:“电影的艺术魅力是伟大的,我们通过电影交流践行了日中永久和平友好的誓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