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李娜》呈现的绝非仅是人物传记

  “我谁也代表不了,我也不想代表谁,我只想代表我自己。”中国网球第一人李娜这句话还如雷贯耳,如今,根据她的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李娜》近日于墨尔本杀青。1月21日,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李娜》发布定制版年代海报和创意视频,陈可辛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李娜一直是我心中一个巨大的问号,拍摄《李娜》更是为了记录这个时代变迁的缩影”。因此,作为陈可辛导演砥砺四年的精心之作,陈可辛准备在电影里呈现给观众的,绝非仅仅是人物传记。

  从《中国合伙人》到《亲爱的》,再到如今的《李娜》,都取材自当代中国真实人物,且都是陈可辛擅长的现实主义故事。但四年筹备加上聚焦体育类型,对陈可辛来说,新片《李娜》更像是他电影格局上的一次升级探索。

  剧组不仅在武汉一比一重建罗德·拉沃尔球场,更亲赴2019澳网现场实地取景。这意味着《李娜》已超出一部中国体育电影的语境,被赋予更国际化的格局。中国历来不乏传奇运动员和体育励志故事,但体育题材的商业电影却长期稀缺,这一现状使《李娜》自立项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但鉴于严格的保密机制,电影对外公开的信息一直非常有限。

  此次杀青,片方一改往日神秘,一组定制版年代海报让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李娜”首次亮相。虽然演员样貌仍难辨别,但无论是小李娜倔强与父亲对峙,少年李娜独自与发球机对抗,抑或青年李娜跌坐在雨夜的球场和自己较劲,都剧情感十足。

  除曝光画面本身,这组图片设计采用年历倒计时形式,四个年份的强调正是对李娜四个人生重要转折的体现:1989年正式从羽毛球转练网球;1998年,她说出了后来为人津津乐道的那句“梦想是打到世界职业前十”;2014年成为亚洲首个坐拥2个大满贯的传奇球员,职业排名跻身世界第二;2019年,她入驻国际网球名人堂,再成亚洲第一人。与此同时,她的同名电影终于杀青,与人生履历奇妙交汇。

  陈可辛此前曾说“拍摄《李娜》更是为了记录这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海报中对李娜几个关键年代的捕捉,正是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