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打一个生肖是什么生肖动物,正式曝出,《新闻热点》浙江梳理细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西安汇远旗下
公司业务涉及汽车、能源产业投资、影视文化、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但于航似乎非常低调,在公开渠道并未找到其相关介绍。
启信宝资料显示,新未来动力旗下17家子
公司已覆盖广州、长沙、成都、重庆等13个省会城市与直辖市,以及山西、云南等省份。这些子公司投资额度位于6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它们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的近1年时间中。因此,行业人士分析,大量集中式的投资加上疫情的持续影响或导致新未来动力资金运转上出现紧张。
“因为疫情新能源车主外出的频率、充电的频率就会下降,这就会导致充电桩(运营商)的收入减少。它本来就是靠着大的流量获取收益,现在整个流量都下降了,但是它的运营成本还是那么大,支出大于它的收入,自然就会导致部分企业暂时停止运营。”一位充电桩行业人士表示。
过快扩张引发内卷?
疫情的出现只是导致充电桩运营公司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新未来动力的情况还与其过快的市场扩张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建设成本高、回本周期长、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但从近两年开始,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不少资本涌入这一行业,催生了很多依靠低价吸引客流的企业出现,短期内恶化了行业生态。
在充电桩行业实现盈利的企业屈指可数。根据东兴证券、中信证券等测算,充电桩盈亏平衡利用率约为8%-9%,而2021年国内公共充电桩平均日有效利用率仅6%左右,这使得充电运营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阶段,仅头部企业勉强盈利。但目前的相关情况显示,头部企业是否已经实现盈利存在疑问。
作为行业龙头公司之一,特来电也没有实现盈利。2019年4月,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曾在对外称,特锐德自2014年创办特来电以来,5年时间累计投资50多亿、研发投入10亿,前4年累计亏损6亿,终于在2018年跨过了盈亏平衡线。
然而,特锐德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特来电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调整后)分别为-2.14亿元、-7670万元、-7512万元和-1.71亿元,4年合计亏损5.37亿元。最新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特来电的净利润为-5132万元,仍未实现扭亏。
特锐德董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特来电现在还没有盈利,但现在整个的亏损是不断地减少的。充电桩现在还在一个大量投建的阶段,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增长,充电桩利用率的提高,未来整个盈利情况肯定是会慢慢好转的。并且我们现在整个利用率是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高。”
另一行业龙头星星充电也表示公司到2020年9月已实现持续盈利。由于星星充电并未上市,因此其并未对外披露相关数据。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在全国主要运营商公共充电桩数量排行榜上,星星充电与特来电分列前二,它们拥有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26.9万台与26.8万台,其次是国家电网和云快充,分别拥有为19.6万台与16.3万台公共充电桩。再往后行业第三阵营的南方电网、依威能源等拥有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仅在3-4万台左右。
上述充电桩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全国的新能源车主在抱怨日常充电不够方便是事实,但中小型充电站运营商连年亏损也是事实。这说明充电桩产业还需要继续寻找到一条能够健康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