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村民私挖冻肉 “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上百村民私挖冻肉 “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近日,一条“云南上百村民私挖走私填埋的腐烂冻肉再销售”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每隔一到两周,当地打私部门会将查获的冻品拉到填埋场销毁。然而,这些被填埋的冻品并未真正被销毁,记者拍到了上百村民在坑里刨肉的场景,场面令人震惊。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2日,红河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比较关心的冻肉流向等问题以及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目前已抓获7名嫌疑人,封存3吨无规范标识冻品。

  上百村民聚集在垃圾填埋场,把被填埋销毁的走私冻肉,再一箱箱挖出来,那种恶臭扑鼻、蝇虫满地的场面,让人反胃无比。被村民私挖出来的冻肉去向成谜,更加令人不安。如果这些冻肉流入市场,被不法商贩当作食品销售,后果将不堪设想。

  匪夷所思的是,这一现象在当地已经持续两年之久。知情人介绍,两年来,围绕金平县金河镇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这条私挖冻肉黑色产业链,当地相关部门没理由不知道。民以食为天,难道非要等到出了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再来“高度重视”吗?

  冻肉屡被私挖,说明填埋方式大有问题。当地官方声称,尝试过焚烧,尝试过添加玻璃碎片、混凝土、烧碱等物质,然后再进行填埋。可在看守警察离开后,仍有村民想尽办法把走私冻肉挖出来。目前,当地政府正考虑买粉碎机,将查获的物品粉碎,再做无害化处理——科学有效的处理办法不是没有。

  要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障碍,可能成本会高一点,但是为了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这却是必须要做的,关键还是重视程度要提升。这很像过去媒体屡有曝光的病死猪肉流入市场问题。如果监管就是填张表,检疫就是盖个章,光靠养殖户和猪贩子的良心,收购贩卖病死猪必然成为生意。

  私挖冻肉事件也一样,这种行为违背良知,但架不住挖了能卖钱啊!监管漏洞堵不住,无害化处理做不到,村民的“淳朴”就靠不住。事实上,村民私挖冻肉,不仅破坏当地行政管理秩序,更已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犯罪。把恶臭不堪的填埋冻肉,挖出来重新出售,不把别人生命健康放在眼里,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当然,普通村民可能法治意识不够,只觉得私挖冻肉能卖钱,不一定清楚其违法性质。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零容忍,严惩违法犯罪。那么多村民集体盗挖,离不开“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越是人多越是无法无天,越是人多越是不怕挨罚。有的村民甚至觉得,别人都去挖钱,自己不去,那就是傻。处理此类事件,必须破除“法不责众”思维,惩治不力就是纵容犯罪,就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现实。

  “淳朴”的村民为何“变坏”?一句话,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破坏人性。私挖冻肉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有无害化处理的不到位,也有食品安全执法的不到位。食品安全犯罪没有“下不为例”,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媒体领衔”,腐烂冻肉流入公众餐桌,要严惩犯罪,也要问责失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飞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