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定分止争客家围屋工作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广福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以文化人解事、丰富载体说事、聚合力量理事”的定分止争客家围屋工作法,巧用客家家训谣谚、宗祠调解室、村民理事会等载体和主体为百姓化解纠纷,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广育村黄氏家祠,记者见到了该村人称“叔公头”的黄忠铎,他正以先人的德善观帮忙调解村里的田产纠纷事件,经过他“晓以法律法规,述以祖训大义”的几次调解后,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家庭矛盾纠纷。

  广育村村民 黄志波:兄弟之间因家中产业没有分清楚,在田地等方面产生了矛盾。我们被聚集在一起调解了3、4次,找到忠铎书记来问清楚当时的田地怎么分的。调解都是为了和谐,让兄弟之间更加团结。

  广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 黄忠铎:兄弟40多年了因家产中的宅基地确权没有分清楚,赡养问题没有搞清楚,通过在祠堂里来调解,让大家在祖宗面前不敢说谎话,到了祠堂是没有调解不好的事情。

  此外,广育村还将客家家训贯穿调解始终,实现了情与法结合,柔性化解矛盾纠纷。并巧用村规树立起文明“新风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引导群众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倡导树立文明乡风民约。

  广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 黄忠铎:祠堂墙上有我们搜集的黄家祖宗格言、训示、故事等,通过9年多我们宣传村规民约,形成潜移默化,使其贯穿到每一个村民的脑海当中去。

  广育村只是广福镇充分利用客家祠堂化解纠纷的一个成功实践。当前,广福镇在各村通过成立宗祠调解室,融合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和法治文化,把37个祠堂打造成村民议事场所,对涉及土地纠纷、家庭矛盾、乡风文明等重大事情拿到祠堂“说一说”,听诉求、化积怨、止干戈,达到“小事不出祠堂”、祠堂变“治堂”的效果。

  广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 黄忠铎:利用宗祠文化,在祖宗面前调解,大家都不敢说谎话,也不要冤枉人。我们这几年也是通过学习“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尽量来去把矛盾化解到亲情、族情中去。来到祠堂里,大家拍桌叫嚣的暴脾气都没有了,心平气和来调解成功,大家坐在一起最后握手言和。

  “以和为贵、和合善治”,广福镇还通过各村(社区)组建村民议事会,共议村事村情。在叶田村,通过理事会发动乡贤筹集资金8万多元,并呼吁村民参与的民心路,经过拓宽和加固后,道路更宽敞更安全了,让来往的村民出入更加方便,交通事故也减少了不少。

  同心理事会会长 张子林:这条路上到陡坡的时候有米半的落差,出公路的时候非常危险,一直没有人牵头去修整。我退休了便发挥余热,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减少交通事故,为社会多做贡献。叶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 钟钦荣: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发动像张子林等让人信服的人,还有理事会作用,去多做公益事业,要用亲情去感动群众。

  在议事理事中发展重要作用的,还有客家妇女,她们加入到广福镇党委组织成立的巾帼服务队,通过进村入户串门、深入田间地头,查纠纷、听诉求、宣法规、善调解,发挥着独有的柔性力量与智慧,将矛盾纠纷化为无形。

  广福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 黄清萍:让客家妇女成为一个懂方言、会调解、有素质的重要角色,为群众化解家庭邻里纠纷,倾听困难群众的诉求,宣传宣讲最新的法律法规。希望接下来,广福镇巾帼志愿服务队能够更好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优势,汇聚积极向上的力量,吸纳更多的妇女群众参与其中,树立广大妇女的新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三年来,广福镇坚持以文化人解事,以“礼仪”止纷争;以丰富载体说事,以“法理”融疙瘩;以聚合力量理事,以“和睦”化心结,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93起,未发生刑案警情,广福镇治理模式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广育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记者:张雯  摄像:钟博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hh2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