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夏法治观察网!

华夏法治观察网

瞿昙花儿会

瞿昙农历六月十五花儿会由瞿昙寺庙会发展而来。参加者以乐都南山藏、汉两个民族的群众为主,也有湟中、民和的土族,乐都、化隆的回族,还有从甘肃临夏等地远道而来的其他民族歌手。
瞿昙花儿会一般举行三天,从十四日揭开序幕,十五日进入高潮,十六日傍晚才近尾声。花儿会在新城街外的道路两旁举行,帐篷、布帷、天棚及其他简易矮棚,塞得密密实实。唱花儿的形式不太规则,一般都是亲会亲,友会友,熟人中间结连手。拉的圈子或大或小,聚集的人数或多或少。有些在帷内对唱,有些在露天竞赛。高亢、清脆、委婉、跌宕的花儿声,从林荫深处,从瞿昙河上下,从道路两旁,从凤凰山前,与伴奏的唢呐声、二胡声、笛子声交相应和,悠扬起伏。正如有一首花儿所唱的:“高山顶上有泉眼,清水在山根里轰鸣。千人万人唱少年,仿佛是长夏的雷霆。”
十五日拂晓,人群不断涌来,人欢马叫。从新城街到瞿昙寺大殿密密匝匝,挤得道路拥塞水泄不通。此时来自各地的歌手,经过一夜预习之后,分设据点,各自拉开唱花儿的场面。
那些各赛点“开靶”(原指第一个上场射箭的人,此指第一个开唱的人)的能手们,不论是男歌手,还是女唱家,个个精神振奋,即兴抒情,舌底生香,发出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歌声:“雄鹰在半空里转三转,冲天的鹏,翅膀在云彩里翘了;少年的把式们往前站,扬开声,比武的时节到了。”
众歌手一经交锋,不在泛泛对唱,他们各自对唱“有根本的少年”,即对唱以三国、说唐、杨家将故事等为起兴的花儿,一问一答,从头唱到尾。当此之时,对对歌手依次献唱,争夺魁首。一直唱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人们才分游晚市,享用晚饭。待到“夜深千帐灯”,各篷帷点起灯火时,他们又邀朋请友,重聚一起,再次进行花儿长夜赛。此时灯火无数点,点点传歌声。由于夜的静穆,歌声格外清亮,花儿声中传出了众人赛歌方兴未艾的激情:“天上的星星麻拉拉,大星把小星压了;个个帐蓬里出唱家,花儿声唱不罢了。”
瞿昙花儿会久负盛名。“花儿王”朱仲禄、“花儿皇后”苏平、“花儿王子”马俊这些高手也经常来此献艺;1979年省上有关部门在这里举办了全省民歌汇演,歌手云集,盛况空前,正如一首新编花儿所唱的:“一湾两湾走三湾,道道湾,湾道里尽唱的少年;一遍两遍听三遍,音不断,耳朵里响给了九天。”瞿昙“花儿会”人数之众,规模之大,唱词之丰富,曲令之繁多,场面之热闹是其他地方的“花儿会”无法比拟的。一些歌手从这里走出乐都,走向了青海,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藏族歌手乔麻尼于1955年参加全省文艺汇演并荣获一等奖,1957年赴莫斯科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藏族女歌手董尕让于1978年赴北京参加了演唱;藏族女歌手李秀莲于1980年赴北京参加了民歌演唱。惟此如此,曾有很多国内外学者、文艺家来此采风。美国新泽西州普列斯顿大学东亚系1984年应届毕业生劳瑞,为完成《中国西北的民歌——“花儿”》的毕业论文,于毕业前夕从西半球专门赶到这里的“花儿会”上来采风,她先后采录了《水红花令》、《脚户令》、《白牡丹令》等十几首“花儿”,带到太平洋的彼岸去了。
2005年,瞿昙花儿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夏法治观察网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华夏法治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责任编辑:hh2020
相关阅读: